搜索

关闭 X
  • ×
  • 中心概况
    • ×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一江一河”专家委员会首次研讨会上的“CAUP”之声

    2月16日上午,“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研讨会在苏州河畔的上海邮政博物馆举行。来自城市规划、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综合交通、旅游发展等领域的1 7名专家学者围绕“一江一河”功能品质提升,从目标、策略和管理实施层面进行了讨论交流。他们分别从精细管理支撑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多维度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加快滨水腹地更新再生,高品质建设体现城市品格;开展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等角度充分提出建议和意见。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张永刚出席会议并为专家颁发聘书。我院常青院士、伍江教授、章明教授被聘为首批专家。常青院士认为,未来聚焦滨水腹地的改造,应采用与“城市再生”理念相契合、相匹配的管理实施路径。他提到,在滨水腹地城市空间上,应从概念和行动上多以“再生”而不是“更新”。由于从词语溯源角度来说,“再生”(regeneration)强调引导过程,而城市更新对应的英文是urban renewal,常包含对“旧城区”“城中村”实施大拆大建的含义,因此他建议接下来的政府工作中谨慎使用相应词语和措施。他以杨浦滨江为

    2023-02-16 15:48

  • 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可持续 城市化实验室共同举办中德学生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2月15日,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可持续城市化实验室于Webex线上平台共同举办中德学生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此次活动以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的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建设为主题,共五组学生汇报竞赛方案。Vanessa Carlow教授,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 MartinProminski教授,卡塞尔大学Josefine Fokdal教授和生态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可持续城市化实验室共同举办中德学生城市设计国际竞赛Vanessa Carlow教授,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 MartinProminski教授,卡塞尔大学Josefine Fokdal教授和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王信副主任、董楠楠副教授等参加学生竞赛评审。本次竞赛活动是中德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交流活动的良好开端。来源:董楠楠、王信

    2023-02-15 15:39

  • 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作品荣获 AIA W2022 第五届中国年度杰 出设计奖

    2 月 11 日,由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举办的 2022 年第五届中国年度杰出设计奖(5thAnnual 2022 China DesignExcellence Awards)在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顺利举行。中国年度杰出设计奖(CDEA)致力于表彰中国本土的创新建筑、室内与规划项目,不受规模、预算、风格和类别限制,作为行业最负盛名的国际设计奖项之一, 本届 CDEA决赛评审汇集了包括普利兹克奖得主在内的蜚声全球的著名建筑师、评论家、学者和理论家。由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章明、张姿、王绪男、丁纯、丁阔等设计的中石化第一加油站(NO.1 Sinopec Gas Station)荣获 AIA 2022 China DesignCITATION AWARD (SmallProjects-Architecture)。来源:李妍慧

    2023-02-11 15:51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土空间优化与系统调控理论与方法”项目启动

    2022年12月24日,隶属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国土空间优化与系统调控理论与方法”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于线上成功举行。该项目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担任负责人,联合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共同开展。项目由多位院士、设计大师团队参与,形成多学科、多专业联合,优势团队协同攻关模式,拟面向系统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开展国土空间及经济社会活动形流规律认知和形流关系优化方面的研究。项目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规划实践,形成产学研用全链条组合,下设五个课题,分别由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所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领衔。项目启动会由我院副院长袁烽主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战略研究与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孙新章、我校副校长童小华和我院院长李翔宁分别致辞。专家组成员审阅了相关材料,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各位专家对研究目标任2022年12月

    2022-12-24 15:55

  • 同济大学产教研融合系列合作项目签约活动于同济规划院顺利举行

    2022年12月20日,为深入校企合作,助力学科建设,我校产教研融合系列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在同济规划院举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携手深入开展系列合作。我校副校长雷星晖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包括:“同济规划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产教融合学科发展基金”“大学生实践—云龙发展基金” 捐赠仪式、“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出版工程”签约仪式、“同济大学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合作”签约仪式、“同济大学出版社—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合作”签约仪式、“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规划院联合科研”签约仪式以及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重点实验室”“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杨浦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共九个产教融合项目。我校副校长雷星晖高度肯定本次合作项目签约活动以及九个项目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这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的实际行动,更是同济大学产教融合工作的新进展、新创举,展现了同济风范、同济精神。他希望各单位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2-20 16:04

  • 汪洁琼副教授获“城市之星——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品质绿容赛 道决赛一等奖

    2022“城市之星——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主办,共设8个分赛道。其中,“品质绿容”赛道聚焦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绿化市容行业发展核心任务,采用“揭榜领题”模式,汇集成10大榜单。决赛现场采用“项目路演”方式,20位选手从城市公园数字孪生精细化管控、生态栽植技术提升城市树木综合效益、环卫车辆自动驾驶、湿垃圾精细化处理等民生关切领域和行业发展前沿视角提出创新项目、创新成果。12月14日下午,品质绿容赛道决赛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打响。经过来自本市绿化市容行业、高校等多领域的8名专家综合打分,最终揭晓评选结果。我院汪洁琼副教授荣获一等奖。来源:同济风景园林

    2022-12-14 15:30

  • 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022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 召开

    2022年12月7日下午,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线上通过ZOOM会议室,线下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大楼107会议室举行。我校科管部副部长杨华教授、我院院长李翔宁教授为会议致辞。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硕贤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汇报了实验室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以及实验室正在开展的重点项目,袁烽、董楠楠、李麟学、谭洪卫等教授分别汇报了国际合作项目的进展和对未来国际合作的设想。日本工程院院士、北九州市立大学高伟俊(Weijun Gao)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严晋跃(Jerry Yan)教授,香港大学刘少瑜(Stephen Siuyu Lau)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杨沛儒(Perry Yang)教授,美国康纳尔大学华颖 ( Ying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022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Hua)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达良俊教授,中规院原副院长李迅教授,上海建科院杨建荣副院长等中外委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们认为,2022年,实验室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在城市、街区和建筑三个维度的生态化城市设计国

    2022-12-07 09:07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七十周年院庆学术活动暨 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2021年度)成果交流与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12月,正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院70周年院庆之际,我院于12月4日上午,在线上成功举办了七十周年院庆活动暨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2021年度)成果交流与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邀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共21位青年学者参与其中,大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享学术成果、交流科研经验。论坛由主会场、分会场一和分会场二共三个部分组成。主会场和分会场一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叶宇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教授做了开场致辞。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分享了题为“智慧人因照明:后疫情时代的趋势与展望”的主旨报告。分会场一由9位校外开放课题负责人和2位我院青年学者参与。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周浩助理研究员对“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碳减排技术路径

    2022-12-05 11:39

  •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和朱泾镇人民政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揭牌

    11月26日,我校和朱泾镇人民政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举行,我院景观学系董楠楠副主任和朱泾镇顾晓俊副镇长共同为基地揭牌。我院景观学系和朱泾镇就社会实践和人才培养系列合作自2021年始,双方合作开展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乡村振兴,村镇风貌提升和重点地区城市更新等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成立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密切校地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我校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构建校地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培养就业衔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朱泾镇与我院景观学系在就业招聘、产品研发、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方面更广泛的合作。基地建成后,双方将合作建立“同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并联合开展专业实践,共同组织师生入驻基地开展专业实践,组织双方导师联合指导。本次揭牌仪式标志着我院景观学系在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作出了新的探索。来源:董楠楠

    2022-11-26 10:33

  •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 “双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环境动态规划设计研究及示范技术”项目开题

    11月24日,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双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环境动态规划设计研究及示范技术”项目开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该项目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由吴志强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我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共同申报,将研发“双碳”目标下超大城市环境动态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下设四个课题,通过集成示范探索可推广的经验。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尚武主持,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处郑广宏处长和吴志强院士分别致辞。我院教师、同济规划院研究员刘超介绍了项目概况,并做“面向区域碳中和的超大城市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与平台”课题汇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伏晴艳副主任汇报“面向区域碳中和的超大城市碳与环境监测技术”课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熊健书记、张翀规划师汇报“面向区域碳中和的超大城市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课题。开题会专家由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王桥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德高副院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周军处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张浩一级调研员担任。各位专家对项目开题成

    2022-11-24 10:37

  • “一江一河”城市创新论坛在杨浦滨江举行

    黄浦江是上海海纳百川的依托,苏州河则是上海历史文脉的展现。“一江一河”见证了上海的成长,更涵养了上海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11月21日下午,在杨浦滨江郎朗音乐世界, “一江一河”城市创新论坛成功举行。作为2022年世界城市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一江一河”城市创新论坛于11月21日在杨浦滨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旨在聚焦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城市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智慧。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杨浦区对外友好协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协办,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靖,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杨浦区副区长施方,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梁建安,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森祐一郎出席论坛。论坛依托滨水城市历史文脉底蕴、聚焦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城市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11-21 10:23

  • “乡景·乡土·乡境——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思考”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19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统村落景观感受机制与旅游激励规划模式”课题组、同济大学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景观空间分实验中心在线上召开“乡景·乡土·乡境——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思考”主题研讨会。我院刘滨谊教授、张琳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洁萍副教授,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雷诚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毛华松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邵继中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张云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郑文俊教授及15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线上研讨会。会议由我院张琳副教授主持。刘滨谊教授强调乡村景观研究的重要性,希望各位学术工作者可以借“乡村”的研究平台,对生态文明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主题报告环节,毛华松教授指出山水格局是城市、乡村等人居环境形成的重要背景,并深入分析了绍兴、桂林等城市的山水环境特征。陈洁萍副教授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生态、景观及社群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问题。雷诚教授系统梳理了小城镇景观从传统江南水乡到苏南模式下的演变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模式。邵继中教授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打破专业壁垒、进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张云路教授介绍了

    2022-11-19 11:05

  • 第二届城市网络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11月19日,第二届城市网络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我院主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城市关联网络研究”分实验中心承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协办,主题为“下一个20年:城市网络研究的挑战与突破”。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回顾城市网络研究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探讨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关键理论、概念和方法,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挑战和机遇。城市网络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城市网络研究青年学者提供更大范围的学术对话平台,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中国经验,为我国城市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观点。本届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并在Bilibili、国匠城、规划云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圆桌会议四个环节。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了各位同行、专家和青年学者的支持。彭震伟教授指出,下一个20年的城市发展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城市网络研究是一个新的技术手段,让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空间重构。同时,他也指出,论坛也是向各位专家学习的机会,同济大学是较早进行城市网络

    2022-11-19 10:55

  • 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出席2022年世界城市日特别节目 《上海手册》专 题访谈活动

    11月19日,2022年世界城市日特别访谈节目之“《上海手册》:以上海力量赋能21世纪全球城市卓越发展”在第一财经、香港NoWTV频道播出。我校党委副书记、我院教授彭震伟、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心主任杨荣斌作为嘉宾出席活动。10月31日,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开幕。今年世界城市日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为主题,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大会发布了《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上海手册》)。《上海手册》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编,是一份联合国可更新文件,遴选全球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推广,旨在成为全球城市领域的专家推进可持续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参考。《上海手册》从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遴选了21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并对其展开研究,为全球城市建设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我校多个教授团队作为领衔专家参与《上海手册》部分章节的撰写。我校党委副书记彭

    2022-11-19 10:17

  • <<
  • <
  • 4
  • 5
  • 6
  • 7
  • 8
  • >
  • >>

Copyright@202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4176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