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X
  • ×
  • 中心概况
    • ×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我院教师参与设计的漕泾郊野公园正式开放

    2018年,漕泾郊野公园核心区水库村被列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之一,标志着郊野公园建设的启动。我院组建了由彭震伟教授牵头,姚栋副教授、王红军副教授、董楠楠副教授以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组成的多专业工作团队,参与水库村系列改造与建设工作。2021年年底,成功创建上海市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水库村改建期间,我校参与共建的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中心陆续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示范建设,我院汪洁琼副教授和董楠楠副教授陆续参与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和农田林网提升专项工程项目工作。11月16日,漕泾郊野公园正式开放,不仅标志着这一集水上文旅、科普教育、创意研学、休闲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郊野空间全面服务于市民,同时也将服务于我校在乡村振兴与郊野生态领域的产学研系列活动。文字来源:董楠楠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2022-11-16 10:50

  • 吴志强院士荣获“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领导力大奖领军人物奖”

    11月16日晚,第四届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世界规划教育组织( World Urban PlanningEducation Network)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荣获“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领导力大奖领军人物奖”。吴志强院士40年来坚守在工程科技一线,面向国家城镇化发展重点需求和重大挑战应对,始终把握国际前沿技术趋势,积极探索并扎实推进城市规划的理性提升与核心技术创新。他创新性地提出 “形流结合”的智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以“大智移云”技术探索城市发展规律,通过城市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提高城市智慧度,以AI技术辅助规划设计,成功为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青岛世园会园区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整体设计方案等150余项重大城市实践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取得了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效益。今年,吴志强院士创造性地提出”RAR”(Reality and AugmentReality)概念,致力于通过数字手段呈现城市梦想和人民愿景。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由吴志强院士领衔的团队成功打造了横跨闽江两岸约6公里的“福元宇宙”RAR演绎,实现三“最”纪录,

    2022-11-16 10:20

  • 中国唯一获奖!“永安之心”惊艳亮相世界舞台

    11月14日,2022年度DezeenAwards设计大奖揭晓,全球共评选出11个建筑类获奖项目。我院袁烽教授主持设计的学校特色扶贫项目——永安上村村民议事中心荣获城镇建筑(Civic Building)奖,是本届建筑类别中唯一获奖的中国项目。Dezeen Awards依托欧洲最大的建筑艺术媒体网站Dezeen,每年邀请全球国际大师评审团,以独特的视角评选全球最优秀的建筑师及其设计作品,长期以来被公认为全球最佳设计实践的标杆之一。“这是一个大气的乡村公共建筑,它赞美了当地文化,提升了居民在地文化的生活内涵。这更是以现代方式创造性使用传统材料的绝佳示范案例。”“建筑的屋顶以美妙的流动拥抱自然,成为用建筑营造社区聚集场所的奇妙体现。”“将如此雄心勃勃的建筑放在如此偏远的社区中,以前可能没有见过类似的实践,也令人钦佩。这是一座真正能激发灵感的建筑。”永安上村村民议事中心是我校定点帮扶云南省云龙县打造永安示范村的重点项目之一,由我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部分师生捐资而建 , 自2019年5月开始建设,历时1年半建成。该中心依山势而起,长廊跌宕起伏,宛若心形,故又被称

    2022-11-14 11:11

  • 我院参与发起的2022“元点设计论坛”暨大师联创工作营成功举行

    11月12日,2022“元点设计论坛”暨大师联创工作营”在昆山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我院,及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筑学院及美国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德国珮帕施城市发展咨询、意大利Studio Kuadra、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共同发起,雄大设计港和昆山滨湖新城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锦溪镇人民政府支持,旨在凝聚设计力量,汇聚大师智慧,共议江南水乡的空间语汇,演绎昆山乡野的美好画卷。论坛会场位于昆山之链缘甸段的“元点会客厅”,“昆山之链”首链段从此处开启。“会客厅”所在建筑是原昆山电瓷厂,借举办此次论坛之机,对其进行了快速、适度的改造。同时,场地上的配套用房也是大师工作营的设计对象,“渐进演变”——在传统中演绎当下,可以说,会场本身的变化就是“昆山之链”的缩影。围绕“建造一种新的传统——新江南空间的当代演绎”这一论坛主题,十位发起人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给大家带来了视角独特、维度多元的乡村美学观点和乡野设计图景。我院李翔宁院长作了题为《自然建造——用艺术点亮城市与乡村》的主旨演

    2022-11-12 10:28

  • “大都市陆海联动生态廊道构建研讨会暨上海市科委陆海联动生态廊道构建 及生境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立项会”在崇明生态研究院成功举办

    11月5日至6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大都市陆海联动生态廊道构建研讨会暨上海市科委陆海联动生态廊道构建及生境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立项会”在崇明生态研究院成功举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尚武教授为本次研讨会致辞,并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陆海统筹的若干思考》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就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陆海统筹之间的关系以及陆海统筹空间规划的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干靓副教授作为“陆海联动生态廊道构建及生境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四“面向陆海复合生态功能提升的空间资源协同配置技术”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计划。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我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程遥副教授和景观学系许晓青助理教授,两位老师也在本次研讨会的讨论环节和与会专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讨。来源:干靓

    2022-11-06 10:46

  • “当代城市更新下的横沔模式—大师圆桌派”顺利举行

    “当代城市更新下的横沔模式”——链接时代前沿哲思“大师圆桌派”于2022年11月1日晚在横沔城市更新示范区成功举行。活动由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协办。我校原常务副校长伍江、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我院景观学系系主任章明、我院王伟强教授、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锦屏、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陶天海6位业内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以当下古镇更新的热点话题为引,探讨古镇更新的重点矛盾,还原江南图景的可能路径。共话古镇更新,共展横沔未来。伍江教授以《城市有机更新的几个维度》为题作开篇分享,从层次维度、类型维度和过程维度分析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命周期与发展过程。层次维度,即城市更新是有层次的;类型维度,即城市更新不是像过去那样推倒重来,而是不断叠加的过程;过程维度,即城市更新是环环相扣的。他表示,城市是有机生命体 , 更新是城市的常态,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对于城市生命周期而言,其实是很短暂的一段。城市更新也不应该经常被那么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情况下是“细胞”层面的,故称为“有机更新

    2022-11-02 10:40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2022年度开放课题(校外)资助名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校外)申报和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开放课题以“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以创新性、开拓性及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标准,遴选资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中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吻合,应用背景明确、具有学术和社会经济意义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2022年度入选资助校外开放课题26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3万元,执行期2年(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序号单位姓名职称课题名称课题所属实验室1上海大学李开明讲师城乡关系演进下超大城市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化特征、机制和规划策略——以上海市为例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程晗蓓助理研究员居住分异视角下高密度建成环境对居民时空行为与健康的影响研究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武汉大学林赛南副教授女性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评估、要素识别及规划优化——结合街景数据和深度学习高密度人

    2022-10-31 17:48

  • 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顺利完成教育部验收答辩

    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验收的工作安排,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具体组织下,9月29日上午,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验收会成功召开。验收采取线上会议评审形式,期间,专家组对验收材料进行审阅,并听取实验室的工作汇报。实验室外方主任乔治亚理工学院Steve French教授在线上汇报了依托实验室开展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历程和进展。在我院C1会议室,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期间通过中外合作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队伍、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效随后,教育部验收专家组针对实验室的验收材料和视频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伍江教授、袁烽教授等对相关问题逐一解答。在验收专家组宣布完成既定的各项议程后,验收会顺利结束。校科管部副部长杨华教授、我院党委书记刘颂教授、副院长袁烽教授、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钮心毅教授、叶宇副教授等在C1会议室参加了会议。来源:王信

    2022-09-30 14:38

  • 同济规划创新活动科研创新研讨会于同济规划大厦顺利举行

    9月26日,我院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青创论坛“关于15分钟生活圈的研究探讨与规划实践”会上,朱介鸣、栾峰、曹哲静三位规划系教师分享主题报告,李京生、杨辰、赵蔚等教师围绕“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与规划实践”进行深度研讨。青创论坛是由我院青年教师与同济规划院共创的学术交流活动, 自2019年起已多次组织线上线下交流会,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来源:刘超

    2022-09-26 15:52

  •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上海)论坛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 数字赋能、链接未来——建筑数字化”主题论坛

    9月23日9:00-13:0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上海)论坛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数字赋能、链接未来——建筑数字化”主题论坛暨第十三届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委员、副秘书长增补仪式于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主任、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主持活动;上海市建筑学会曹嘉明理事长致辞,为增补委员颁发证书;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朱合华教授进行主题演讲。朱合华院士发表了“地下空间数字孪生”主题演讲,介绍了数字地下空间的发展与作用以及上海地下空间的信息化状况,阐述了地下空间数字孪生的特征、结构与技术体系,提出了地下空间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度评价模型、方法、分级体系,介绍了基础设施数字底座、iS3集成控制平台。最后,朱合华院士提出了建筑数字化应该追求真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 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张峥院长主持下半场活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赵荣欣、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汤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凌宏伟、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伯宇、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CEO韩力、上海宾孚数字科技集

    2022-09-24 14:27

  • “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人民城市设计论坛”圆满举办

    9月16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承办的“人民城市设计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围绕“设计无界,相融共生”的大会主题,邀请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领域专家开展高峰互动,旨在助力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打造国际设计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构建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上海创意设计产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园区和结构调整处副处长丁兴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庄惟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吴志强教授,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我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我校副校长娄永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我院党委书记刘颂,我院院长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汤朔宁,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解学芳等嘉宾出席论坛。另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济美学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创意学院、人文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共计140余人线下参会,同时,2万余嘉宾与听众

    2022-09-17 14:49

  • 中国照明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照明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9月17日,中国照明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照明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刘正雷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主席Peter Blattner专程发来视频致辞,祝贺本次年会活动顺利举办。中国照明学会驻会副理事长高飞,副理事长杨春宇、苏耀康、魏彬、刘刚,特邀副理事长郝洛西、姚梦明,监事长张保洲,省市照明学会负责人,中国照明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等领导嘉宾,以及照明领域专家学者、设计师和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论坛。CIE副主席、中国照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我院郝洛西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科普中国、光明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总播放量超过500万次。本次论坛以“创新赋能,共享未来”为主题,围绕工业设计、“双碳”战略、健康照明、智慧照明、体育照明、文旅照明等热点话题,进行了14场主题报告。中国照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郝洛西,副理事长杨春宇、苏耀康、刘刚,主持学术报告环节。我院建筑学冯凯博士生作了题为“以媒体立面为核心的光污染管控标准初探”的报告。他通过对国内、外现行85份标准规范、管控文件进行梳理分析,重点探讨光污染、媒体立面相关内容,得出关于管控内容、指标来源

    2022-09-17 14:31

  • 人民城市,同济设计——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大学展场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于9月15日在黄浦江畔如期举行,本届大会以“设计无界,相融共生”为主题,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设计领域合作交流盛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联合承办了“人民城市,同济设计”的主题展览,讲述同济设计打造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城市故事。人民城市,同济设计——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大学展场“人民城市、同济设计展”荟萃了同济大学建筑学、设计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四个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在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中的重要设计实践成果,展示了从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社区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产品设计和视觉设计等跨领域、多维度、全谱系的设计科学体系。参展的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设计师,也有城市规划学者、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建筑批评家、教育学家和学者为一身的众多大师。他们秉持集大成的同济大学现代建筑和设计科学体系,坚持设计的理性精神和教育思想,倡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立身百行,以学为先,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在中

    2022-09-16 14:41

  • 同济大学与平遥县签订了关于古城保护与传承合作协议

    2022年9月14日上午,平遥县举行深化县校合作集中签约(授牌)仪式,4个项目和3个基地正式签约(授牌),在此次集中签约(授牌)仪式上,我校与平遥县签订了关于古城保护与传承合作协议。平遥县委书记魏江峰出席仪式并介绍平遥县校合作情况,晋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剑,平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利平,平遥县政协主席王轩等领导,我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邵甬教授,以及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有关领导、嘉宾出席。平遥县委副书记张鑫主持仪式。张尚武教授认为,同济大学与平遥县人民政府的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同济大学与平遥县的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他强调,目前,平遥还面临着机制完善、政策配套、能力建设、技术改进等诸多困难,应更好地坚持“以价值为基础”的保护、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讲好中国故事、平遥故事,创造更有人情味的古城社区,促进平遥的产业振兴,构建“政府引领、专业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实现历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签约仪式结束后,张尚武教授与邵甬教授等一行再次考察了山西历史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基地、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平遥)以及平遥古城保护工作现场。来源:邵甬、耿钱政

    2022-09-15 14:34

  • <<
  • <
  • 5
  • 6
  • 7
  • 8
  • 9
  • >
  • >>

Copyright@202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4176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