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获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
可持续特别奖(Special Awards Sustainability)以及社会和公共文化类建筑荣誉提名奖(Social and Cultural Buildings Honorable Mention)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是一项由亚洲建筑师协会设立的年度大奖,旨在推出亚洲地区的优秀建筑作品,鼓励传承亚洲精神,推动亚洲建筑环境的提升。奖项包括住宅项目、公共设施建筑、工业建筑、保护项目、综合开发、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共七大类。奖项设置包括金奖、荣誉提名奖或提名奖、特别奖。2021年度建筑奖共设七大类十三个奖项,共25个项目获奖,中国共摘取14项大奖。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我院章明教授和设计总监张姿及建筑师秦曙、苏婷等共同主持设计的杨浦滨江泵坑艺术空间(Pit Art Space)和茅洲河燕罗体育公园(Yan Luo Sports Park)分别荣获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可持续特别奖(Special Awards Sustainability)和社会和公共文化类建筑荣誉提名奖(Social and Cultural Buildings Honorable Men
2021-11-01 20:58
-

伍江教授谈“人民城市”的价值体系初探
10月30日,我校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技术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于第二届上海社区花园和社区规划研讨会上分享了题为《“人民城市”的价值体系初探》的主题报告。伍江教授从五“生”共同体出发,强调了“人民城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构建和谐宜居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报告原文如下:非常高兴受到邀请参加这个论坛,在强调人民城市的当下,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城市人民性的重要意义。因为城市本来就是属于人民的。毫无疑问,社区花园以及社区治理都体现了城市的人民性。城市是人自己造出来的,人们对自己制造的生活空间本来就享有支配权。但是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所以就需要一个治理体系来保障秩序。因为完全自下而上的个体诉求,可能会带来整个城市秩序的混乱。但在我们追求秩序时,个人诉求可能会被忽视,个人能量会被淹没。社区花园就是为了找回这种个体的能量,就是把人民本来的权力要回来。这个要回来跟完全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建设行为不一样,它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自右而左相结合,最终激发社区的活力。今天我就人民城市的价值体系做一个初步探讨。总书记前年在上海的时候就提到人民城市的问题。其实在我们专业界,不管
2021-10-31 20:35
-

常青院士领衔的“文化遗产保护再生新文科建设与实践” 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一、背景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已经成为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文化遗产研究与教育长期以来在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中相互割裂地开展,导致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各自为政,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事业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我国丰厚、多样、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强有力地保护,与文化遗产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有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类型,充分体现了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成熟和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然而在人才培养层面,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知识和技术既包括工科的建筑、规划、结构、材料、测量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同时数字技术也已经介入到了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利用中,而在当前技术和文化两个知识体系缺乏机制融合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亟需将研究实践与教学融合、规划设计与社会发展融合、工程技术与理念思想融合,以文化、社会、艺术价值的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实践为手段,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再生新文科建设与实践,建构智能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
2021-10-29 20:39
-

山西历史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咨询研究项目座谈会
会议时间:2021年10月9日会议地点:山西太原重要成果: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数字化建设首先应开阔眼界,对标国际前沿,准确认识山西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在明确战略方向的同时,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及人才引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创产业链,构建完整的遗产保护发展生态圈。并在平遥成立“山西历史遗产数字化平台项目基地”。
2021-10-10 19:38
-

设计与建造2021“上海公共艺术季”人民城市主题展设计与建造2021“上海公共艺术季”人民城市主题展
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基于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区遗产数字化项目研究成果及山西全省实地调研,指出山西进行遗产
2021-09-27 14:45
-

我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21年7月10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同济大学文远楼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合作备忘录由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志强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院长签署。签署三方将以共同建设国家级创新型智库为目标,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实验室建设、业务和科研项目合作、学术刊物建设、重大学术活动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全球视野和中国视角追踪规划建设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为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2021-07-11 19:41
-

日本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授予谭洪卫教授“日本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国际荣誉会士”称号
该荣誉称号旨在表彰为促进暖通领域国际学术发展和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学者,由该学会资深会员推荐,经学会理事会批准、会员大会通过后授予。谭洪卫教授是被授予该荣誉称号的第五位我国大陆暖通界知名学者,也是继同济大学暖通专业创始前辈范存养教授之后同济大学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学者。我国大陆曾被授予的学者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总工吴元炜(2002年)、同济大学教授范存养(2007年)、清华大学江亿院士(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院士(2018年)。日本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The Society of Heating, Air-Conditioning and Sanitary Engineers of Japan, SHASE)成立于1917年,旨在为建筑环境和设备技术发展提供整体低碳解决方案,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暖通空调学术组织。
2021-06-16 19:41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既有城市住区综合改造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
城市更新与社区规划设计分实验中心负责人黄怡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既有城市住区综合改造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该子课题来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自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历时3年完成。我校和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办事处联合申报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更新改造项目”于2021年6月获中国城科会“既有住区健康改造标识”铂金级认证。该项目由我院黄怡教授主持,于2018年立项,2019年开工建设,分期改造完成。城市更新与社区规划设计分实验中心的科研团队广泛深入指导本更新改造项目开展,协调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及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应用相关技术顺利完成了改造项目,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与认可。*来源:黄怡
2021-06-04 21:08
-

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2021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2月2日下午,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校科管部副部长马彬教授、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致辞。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吴硕贤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汇报了实验室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实验室正在开展的重点项目。日本工程院院士、北九州市立大学高伟俊(Weijun Gao)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严晋跃(Jerry Yan)教授,香港大学刘少瑜(Stephen Siuyu Lau)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杨沛儒(Perry Yang)教授,美国康纳尔大学华颖(Ying Hua)教授,复旦大学王祥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达良俊教授,中规院原副院长李迅教授,上海建科院杨建荣副院长,我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主任石邢教授等中外委员代表参加会议。专家们对实验室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认为实验室工作瞄准生态化城市设计领域国际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疫情给国际合作带来很大困难的情况下,在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仍然取得积极成效,支撑了城乡规划、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专家们还对实验室正在开展的长三角一体化示
2021-02-02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