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话生态未来” WDCC2025 高峰论坛“Eco-FUTURES”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6日14:00 ,WDCC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高峰论坛“Eco-FUTURES”在WDCC会场B1区隆重举行,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主持。论坛聚焦全球气候与资源压力加剧背景下的生态转型议题,围绕建筑与城市如何实现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变革展开深入讨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致辞。他指出,“世界设计之都”的核心在于构建平等协作的城市网络与价值共同体,强调“人类世·协同设计·生命网络”的新理念应成为设计驱动创新的方向,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旨演讲环节邀请了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洛桑联邦理工(EPFL)建筑学院院长Jeffrey Huang、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前院长Hernán Díaz Alonso与SCI-Arc教授Liam Young等海内外学者与实践者。坂茂系统梳理了其将环保材料创新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实践,从纸管结构的人道救援到木结构与ETFE膜的文化与商业空间应用,展示材料创新服务公共性的路径;Liam Young以“设计虚构”为方法,把生态议题转化为公共叙事与文化行动,呈现Planet City 与 The GreatE
2025-09-26 09:59
-
2025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论坛”分论坛
2025年9月20日-9月22日, 第18届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 召开,本次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共计550位顶尖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科技前沿趋势与合作机遇。本次论坛以“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主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论坛主宾国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斯诺普科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承办“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论坛”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公共机构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科学技术部机关服务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论坛于9月22日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该论坛聚焦政策、技术与实践三大维度,旨在搭建政、产、学、研多方协作的高效平台,通过技术驱动助力公共机构突破能效瓶颈。论坛上,我院吴志强院士作了题为“CQ城市碳商:智能诊断的高能低碳药方”的主旨演讲,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
2025-09-22 09:40
-
同济木塔亮相比利时鲁汶大学(瓦隆)600年校庆盛典
2025年9月4日,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600 周年校庆庆典日,一座来自上海的 AI榫卯木构展亭在新鲁汶校园隆重亮相。这座实验木展亭是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团队与鲁汶大学 DenisZastavni 教授团队联合设计与建造的,也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比利时(瓦隆)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的重要成果,在校庆日为天主教鲁汶大学60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特别的东方贺礼。2023年5月 , 袁烽教授与Denis Zastavni 教授共同牵头的“图解静力学设计与机器人建造耦合的绿色木构建筑体系研究”正式立项。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充分整合中方在机器人建造方面的技术优势(FURobot),以及比方在向量图解静力学(VGS)方法特色,联合攻关高效能现代绿色木构建筑关键技术,服务中比两国未来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三年来,项目依托DigitalFUTURES 活动持续探索创新木构建筑体系研究。以木塔机器人建构为载体,从“天然木材建构”(2023)、“重塑榫卯”(2024)、 再到 “梯度木构”(2025)。“重塑榫卯”项目旨在探索把中国传统榫卯智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低碳建造技术,将
2025-09-04 09:56
-
泰国-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空间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
8月5—6日,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生态空间规划(ESP)数据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生态空间规划的前沿数据方法与技术实践,旨在促进中泰两国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会议由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王信教授主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我院刘颂教授、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政策规划办公室城乡环境行动规划处处长Sujitra Yootong女士先后致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泰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生态空间规划的数据集、技术方法、评估模型与实践案例展开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学术交流。8月5日议题聚焦“ESP数据和技术”,中方专家分享了多项国内领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刘颂教授系统阐述了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的生态空间规划的三种模式,展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规划路径。钮心毅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李健教授探讨了大模型如何赋能城市低碳交通规划,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专项规划中的潜力。黄华所长介绍了国土空间双评价和雨洪评估的技术体系的相关研究。泰方专家团队由Haruesit W
2025-08-06 09:47
-
第十五届数字未来暑期工作营暨CDRF国际会议
7月6日 , DigitalFUTURES2025 工作营举办成果展览,标志着为期9天的国际研讨圆满收官。本届 DigitalFUTURES2025 以“量子栖居”为主题,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6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工作营汇聚了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119名建筑科技领域顶尖专家,吸引了全球134个机构的511名学员汇聚于我校,共同探讨AI与量子科技如何重塑建筑学的知识体系与未来人居图景。7月6日上午,31个工作营小组进行成果汇报,生动呈现了导师与学员们在工作营期间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当天下午,工作营展览活动由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主持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教授、我校副校长李翔宁教授、以及我院党委书记王桢栋教授为本次展览致开幕辞 。 嘉宾们踏过本届DigitalFUTURES 建造作品“浮晶桥”,步入展厅,各组导师与同学围绕各自主题热情介绍了为期九天的工作营成果,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生成设计、机器人建造实践、可持续材料实验等多个前沿方向。展览充分体现了参与者对未来人居、建造逻辑与技术人文的多维思考,共同勾勒出“量子栖居”时代的建筑图景与创新可能。
2025-07-06 09:54
-
成果发布:《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积极组织推进系列工作。其中,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需求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组织开展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问卷调查,具体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基于该问卷调查,形成首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2025年)》(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于2025年6月27日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正式发布。编写团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超、庄宝怡、朱禹州、黄雨嫣、邵雨辰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熊伟、刘辉、王好峰、宋晓杰、张莹莹、逯琳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 吴志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罗杰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吴洪涛、郭文华、肖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林俞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张尚武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胡忆东同济大
2025-06-27 09:43
-
回顾丨赋能•突破•共生——CAUP青年教师发展路径学术交流分享会
2025年6月3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118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赋能•突破•共生——青年教师发展路径学术交流分享会”,在文远楼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2025-06-07 15:35
-
回顾丨聚焦建规景学科范式转型与挑战,我院举行“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主题论坛
025年5月29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校庆活动论坛——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建规景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型与挑战”,在文远楼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2025-06-01 15:42
-
可持续建筑新探索:DGNB中德可持续设计训练营圆满落幕
2025年5月24日至25日,由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德可持续城市联合研发中心协办的“DGNB中德可持续设计训练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3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30名青年学子,与德国DGNB专家团队围绕可持续建筑与城区的设计理念、评价体系及实践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24日上午9时,训练营正式拉开帷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楠楠副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对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阐述了本次活动举办的创新宗旨。随后,DGNB中国区大使、索杰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Rolf Demmler先生发表演讲,分享了DGNB体系在全球可持续建筑领域的前沿实践,以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培训课程围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展开,系统性地探讨了气候变化应对、资源循环利用、健康建筑环境营造、使用者舒适度优化等关键领域,同时深入剖析了建筑文化传承与社会价值体现等议题,为学员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框架和实践
2025-05-27 11:38
-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2025年2月9日,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吕永龙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薛建辉教授等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领导,依托单位市园科院及共建单位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代表共计4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刘颂教授作为工程中心的副主任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处长、市园科院党委书记李胜华首先致欢迎辞。随后,工程中心秘书处从总体情况、科研成果及影响力、对外服务与合作交流、典型案例介绍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五个方面做了汇报。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工程中心2024年度的工作,同时建议根据当前宏观形势、科技潮流和行业需求,进一步凝练技术创新点、进一步加强共建单位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成熟技术成果(产品)转化应用等。 市科委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处处长张翌翀祝贺会议顺利召开,对于工程中心工作,他提出了两
2025-02-10 18:02
-
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中期成果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2024年12月21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2023年度)中期成果交流论坛在同济大学文远楼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共18位青年学者参与,分享校外开放课题学术成果,共同探讨所在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建成环境技术中心主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石邢教授做了论坛致辞。论坛一: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场上半场由我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许晓青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李江副教授介绍了气候危机下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健康感知研究;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李奕霖副教授分析了光热自适应新型幕墙系统开发及其调控机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非副研究员以天津市老旧小区为例,做了老年人社交活动与无障碍环境提升研究的分享;福建理
2024-12-27 10:16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加入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
11月17—19日,主题为“众志成城 行将致远”的第五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Bio-CPU Lab)主任干靓副教授、副主任郭光普副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年会。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滇西北和藏东南一带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誉为“雪山精灵”,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目前总数为3800余只,云龙天池是滇金丝猴分布的最南区。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于2019年7月,是云南省首个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网络。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作为保护网络第四届轮值主席单位,与秘书处单位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和山水自然中心协同主办了本届年会。本次会议上,Bio-CPU Lab作为第36家成员单位加入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也是云南省外第一家高校成员单位。 在新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后,干靓副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Bio-CPU Lab近年来在云龙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以及和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联合举办的“同天协作 池济绿美”系列活动。郭光普副教授科学研究
2024-11-19 11:45
-
章明教授团队荣获2024年度IFLA 4项国际大奖
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理事会会议于11月14-16日在新加坡举行。11月15日,2024年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风景园林国际大奖正式揭晓。我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领衔的团队斩获4个奖项,其中卓越奖2项“杭州钱塘滨江(滨江区段)公共空间”、“深圳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荣誉奖2项“深圳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更新项目”。杭州钱塘滨江(滨江区段)公共空间是滨江区重点迎亚运项目。设计以“橙蓝丝带、超级海塘、城市切片”为整体规划理念。“橙蓝丝带”,从“亚运”到“亚运+”,串联一条长达17.4 公里没有围墙的城市运动体验带;“超级海塘”,从“安全”到“安全+”,构筑一座复合多种功能与多样活动的滨江超级新海塘;“城市切片”,从“日常”到“日常+”,营造一组缝合滨水公共空间与腹地的多主题城市切片。台州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先行段)项目,是对海塘型棕地生活化转型的一次创新探索。作为台州“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重要启动段,项目以海塘提标改造为契机,以“聚椒江岸,和合生活”为理念,打造一条集超级安全,超级链接,超级生态,超级记忆,超
2024-11-16 11:41
-
大家聊人民城市|我院章明受邀接受采访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人民城市》系列短视频于11月11日起全网推出。该系列短视频邀请了沪上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以专业视角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人民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阐释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成就经验和特点规律,为宣传普及人民城市理念、促进城市工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已推出第三集,我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章明,带你徜徉“一江一河”秀带空间。 “2015年我们就开始介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当中,当时我们就提出要打造5.5公里的生活化、生态型和智慧型的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杨浦滨江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希望这些工业遗存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重新有尊严地回到当下生活,回到这个城市中来。让这个空间体现它的场所精神,体现出时间的厚度,我觉得这就是人民城市理念。 杨浦滨江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一再强调要考虑城市发展和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城市就是为人,应该打造一个无界的城市。‘一江一河’项目把原来功能性、运输型的河道滨江让渡给市民,真
2024-11-13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