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X
  • ×
  • 中心概况
    • ×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科研人员
    • 博士后
  • 实验室介绍
  • 设备与环境
  • 成果与示范
    • 高水平论文
    • 优秀项目
    • 新书上架
  • 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
  • 设备预约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光合城市”中埃工作坊成功举办

    11月13日,由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办的主题为“光合城市”的中埃工作坊在我院文远楼309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工作坊邀请了来自埃及和中国的专家与学者,埃方参会人员包含苏伊士运河大学Eid Mohamed Koriesh教授、Mostafa Abdelrady副教授、Yasser M. Awad副教授、Shimaa M. Ali副教授以及塞得港大学Yasser N. Elhenawy副教授,中方参会人员包含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王信副教授,我院景观学系董楠楠副教授、骆天庆副教授、Mohamed Elsadek助理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邢强高级工程师、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张显相咨询师以及行业相关专家。本次工作坊设置了学术报告与专题研讨两个环节。中埃专家基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城市可持续系统解决方案,探讨了太阳能技术在多样化场景中的应用,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立体绿化、都市农业及水处理技术等领域,并就中埃不同城市背景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了双方未来合作的方向与内容。此外,来访的埃及专家团队还参观考察了我校嘉定校区相关实验场地,

    2024-11-13 11:39

  • 伍江教授受邀参与央视《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纪录片录制

    11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推出三集纪录片《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我校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伍江教授受邀录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纪录片,深入探讨了上海在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中的实践与成就,就“人民至上”的城市理念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纪录片通过《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新样本》,生动展示上海在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中的鲜活故事,充分展现人民城市理念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纪录片中的一大亮点是“一江一河”的贯通工程,它不仅仅是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一次重新定义。伍江教授表示,上海做了一个非常重要决策,将黄浦江从生产型岸线转变为生活型岸线 ,把沿江第一层面的开发让它后退,根据建筑的高度退出1.5~2倍的距离。因为开发往后退了,所以上海“一江一河”两岸打通才有这样的可能性。它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百姓,在最好的地段建设高品质的文化设施公共空间,已成为新时代上海城市发展的根本遵循。城市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看待过去的态度,发掘百年前工

    2024-11-12 11:29

  • 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实验室团队参加2024年世界城市日(WCD)埃及主场活动

    10月31日,在埃及亚历山大市举办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WCD)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上,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实验室伍江、王信研究团队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第二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入围城市案例汇编》英阿中三种语言版本。 2024年,共有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的55个城市递交“上海奖”申报材料。依照评审标准及代表性、成长性、示范性等评审原则,专家筛选出15个入围城市。入围城市代表均被邀请参加在埃及亚历山大市举办的颁奖典礼。都市碳治团队在上海世界城市日协调中心的指导下完成入围城市案例汇编,分别用英文、阿拉伯语和中文出版,是颁奖活动中重要的书面材料。其中5个获奖城市的相关内容,经过编排后整体作为2024年《上海手册》的第二章出版。案例汇编是在各城市申报材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展现了一系列由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性解决方案,及卓有成效的实践案例。入围的15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经验汇编,为全球各城市推进可持续目标和落实新城市议程提供了广泛借鉴,也使这些经验可以被更好地传播和

    2024-10-31 11:27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2024年度校外开放课题资助名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2024年度校外开放课题申报和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开放课题以“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以创新性、开拓性及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标准,遴选资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中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吻合,应用背景明确、具有学术和社会经济意义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2024年度入选资助校外开放课题24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3万元,执行期2年(2024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序号课题编号单位姓名职称课题名称课题所属实验室120240101湖南大学夏畅副教授城市居民高温适应性空间分异与规划响应策略研究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20240102重庆大学王春彧副教授高密度城市老年人步行环境的跌倒风险评估方法与设计干预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20240103西北大学焦健讲师时空制约视角下上海市时间贫困人群的日常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4-10-30 11:10

  •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指标工具与实践创新”工作坊

    由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指标工具与实践创新”工作坊,于10月21日在我院D楼D201会议室举办。此次工作坊邀请了英国曼切斯特建筑学院Ulysses Sengupta教授,中方参会人员包含实验室副主任王信副教授,我院景观学系董楠楠副教授,商业生态联合创始人及主编孙海燕老师以及行业中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本次工作坊从全球视角和跨领域合作的角度出发,围绕Ulysses Sengupta教授团队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群系统网络工具(UN-SDG Relational Systems Web Tool)的研究主题,深入探讨各项SDG指标簇群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对新知识体系构建的促进可能。与会专家也对该工具在未来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建议,并对于这一工具的完善研究与共享合作交流了意见。

    2024-10-21 11:24

  • 央视首播!同济学派支撑参与的中宣部重点项目纪录片《邬达克》

    作为中宣部(国新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纪录片《邬达克》中文版第1集于2024年10月2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首播,其余4集分别于10月22—25日播出。该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并出品,共5集,每集30分钟。以斯裔匈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的人生故事为切入点,重构了两次世界大战缝隙里,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人们交流合作、创造经典,群星璀璨的中外建筑师共建上海,留下丰富城市文化遗产的故事,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该片英文版已于今年9月初在中国国际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该片宣传片于9月底在斯洛伐克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开幕式首发,法语版、西班牙语版等将陆续播出。该片也是中国与匈牙利、斯洛伐克两国建交75周年的重要见证。 在该纪录片跨越三大洲、历时三年的拍摄过程中,我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郑时龄院士、伍江教授、华霞虹教授担任该纪录片学术顾问,从内容策划、资源组织、专业支持到英文翻译等各方面把关,并与我院黄一如教授、我校人文学院汤惟杰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周颖教授,章明、唐玉恩、童明、张琴、林沄、钱健、蒋春倩、冯立等多名校友参与拍摄。

    2024-10-21 11:20

  • “城市更新中的热湿学基础与评估方法”技术分享会成功举办

    10月11—13日,我院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举办“热湿学基础与评估方法——城市更新中建筑的耐久、健康与能效”技术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汇聚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既有建筑性能提升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实践经验。我院副院长石邢教授为此次技术分享会致辞。在为期三天的分享会中,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的昆策尔(Künzel)教授和施密特(Schmidt)博士,以及我院副院长张鹏教授、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戴仕炳教授、我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罗茂辉副教授和我院赵沫沙助理教授发表了精彩演讲。本次技术分享会也汇集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高校与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从业人员,围绕建筑中的热湿耦合迁移、湿度控制、建筑遗产保护、热湿模拟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张鹏教授以“上海的遗产建筑保护—从在地化角度”为题,介绍了上海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并由此开启了议程;接着,戴仕炳教授分享了上海地区遗产建筑饰面材料的修复经验

    2024-10-13 11:17

  • 袁烽教授受邀参加第19届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第19届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24年10月9日开幕。本届双年展围绕可持续性、环境以及新技术在建筑与设计中的应用等主题,探讨城市及其人文维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此次双年展的中央展览以创新的展览设计展示国际当代建筑的亮点,展示来自48个受邀工作室的多样提案,以及通过公开征集挑选的72个项目。包括不同场景的会议、城市游览以及建筑、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对话。本次主题展览汇集了六个项目,分别由以下建筑师团队带来:Winka Dubbeldam(纽约),袁烽(上海),Francisco Gonzalez-Pulido(芝加哥),Dimitri Shapakidze 和 Irakli Abashidze(第比利斯),Sameep Padora(孟买),Sergei Tchoban(柏林)这些团队精选的作品探索了建筑在社会、材料和情感上的新意义、新表达方式和新体验。本次展览由Vladimir Belogolovsky策展。 我院袁烽教授作为参展建筑师,在会场开展专题讲座,以参展项目的设计解读为契机,系统介绍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从在地文脉发掘、场地肌理关系找形,到结构性能找形与优化,再

    2024-10-09 11:06

  • 建成环境技术与实践系列讲座《数控加工设备及共享服务简介》

    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建筑设计方法和机器人数字建造技术。

    2024-09-18 11:15

  • 曲靖市委书记杨斌一行到访我院文远楼

    4月28日,云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杨斌一行在我校童小华副校长、我院石邢副院长的陪同下来访文远楼。杨斌书记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规划教育组织主席吴志强及其团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深度交流,共同探索了如何智慧赋能城市规划的最新方法和实践。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臧伟介绍了机器人实验室、CNC建造实验室,数字打印等实验室。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实验员周月娥介绍了北京天安门金水桥路面修补材料研发及汉白玉栏杆清洁保护、西安大雁塔外立面病理研究及试验面施工、上海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维护保养案例。吴志强院士团队博士生周咪咪向杨斌一行展示了团队研究成果的核心——“16字诀”理论:以数明律,以律定城,以流定形,形流相成。 杨斌此行强调了曲靖市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并期待与我院的进一步合作,此次会谈标志着双方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来源: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2024-04-29 14:50

  • 长三角和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上海站研讨会成功举办

    4月26日下午,长三角和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上海站研讨会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举行。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商静,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自然资源厅、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区和临港新片区规划资源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技术团队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孙珊总工程师主持。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承担总体技术协调工作,同济规划院院长、我术团队和技术工作。在研讨会上,同济规划院代表联合技术团队汇报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创工作营最新成果。在各城市的共同努力合作下,院张尚武教授负责统筹联合技目前已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三张图”,即现状图、规划汇总图和规划优化图。技术成果汇报后,各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交流发言。各城市高度认同本次规划工作采取的开放共享、联创共创的组织模式,对初步成果达成共识,对进一步深化优化提出建议。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对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一直以来的关心指导,

    2024-04-27 14:52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建成环境》入选第21届输出版优秀图书

    为促进输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日前,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等环节,第21届、22届评选结果公布。在最终评出的第21届100种输出版优秀图书中,我院干靓副教授撰写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建成环境》入选。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4-04-25 14:49

  •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课题|精研院《城市治理与精细化管理领域前瞻性 战略性重大问题及重大项目、技术和科研研究》开题

    4月24日,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我校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课题“城市治理与精细化管理领域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及重大项目、技术和科研研究”顺利开题。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市容专办督查部部长曾浙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强,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未来院副总建筑师汪铮作为开题评审专家参会,对城市治理与精细化管理领域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提出了建议。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事务中心参会。我校文科办公室副主任、精细化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精研院”)执行副院长周鸣浩向各位专家汇报了课题开展情况。精研院专职研究员、课题组成员赵梓宇、侯嘉慧参会。周鸣浩结合精研院近年来的相关实践及学术积累,剖析了新时期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问题瓶颈和“八大趋势”,聚焦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向与会专家进行汇报。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开题依据充分,一致同意通过开题评审。来源:同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

    2024-04-25 14:43

  • 匈牙利总理内阁府首席分析师、MCC学院气候政策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奥 托·托尔迪博士一行到访实验室

    4月22日,匈牙利总理内阁府首 席 分 析 师 、 MathiasCorvinus Collegium(MCC)学院气候政策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奥托·托尔迪博士(Dr. OttoToldi)一行到访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MCC学院气候政策研究所高级科学家Balázs Zay博士,国际合作部主任Gergely Kitta先生,MCC学院中国区代表YuXin女士,匈牙利驻沪总领馆外交官Füle János Róbert先生和领馆文化秘书 LeonZhang先生,我院副院长石邢教授、实验室副主任王信高级工程师、分实验中心主任戴代新副教授等师生参加了交流合作会谈。双方介绍了各自基本情况和特色项目,就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项目的绿色低碳绩效评估、中欧典型城区碳排放模拟测算、气候适应性技术在欧洲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沟通,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不断加强对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贸易物流、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MCC 学院是匈牙利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来源:王信

    2024-04-23 14:42

  • <<
  • <
  • 1
  • 2
  • 3
  • 4
  • 5
  • >
  • >>

Copyright@202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14176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