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智能健康分实验中心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 获得“上海市城市更新科技进步奖”
我院匡晓明与陈筝副教授依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我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智能健康分实验中心,聚焦城市更新中多元主体难协调、难共创、难共治等问题,结合旧城绿色资源匮乏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融合计算机、建筑学、社会学等跨学科技术的共享式街道多元主体精准协调理论方法,并在静安区彭浦镇辖区内沪太支路615弄开展了实践应用尝试。 该合作课题针对街道现状复杂、环境感受难量化等堵点,运用眼动追踪等交互技术,采集人本尺度的“物理—行为—生理—心理”等多源实景体验感知数据对多元主体的诉求和环境偏好进行剖析,从感知评估、循证共创和持续协同等全过程多维度出发,开发了适用于解决协同更新具体问题的方法与软件,显著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更新场景的协调精准性与智能化,荣获2023年上海市城市更新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来源:陈筝 奚婷霞
2024-04-23 14:27
-

《威尼斯宪章》六十年 |《对建成遗产话语范式的再认识》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通过将每年4月18日作为“国际古迹遗址日”,旨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遗产保护理念,提升公众遗产保护意识。今年恰逢文化遗产领域划时代的国际文件《威尼斯宪章》发布60周年,年度主题为“《威尼斯宪章》60年与时代挑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响应这一主题,举办本次主场活动,以推广《威尼斯宪章》理念,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未来。 我院常青院士于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中做题为《对建成遗产话语范式的再认识》的学术报告。常青院士认为,《威尼斯宪章》问世60周年,正逢建成遗产保护传承的机遇与挑战同存,其与城市更新的交集愈来愈频繁,矛盾也愈来愈突出。进一步厘清建成遗产话语范式及其基本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和外延,是实质推进保护与再生事业的前提。因而需要首先在话语范式及其基本概念上“正本清源”,并促进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建成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其历史环境的活化再生,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业主、管理方、建设方、投资方和设计方,要在保护、保留、改建、翻建、添建,以及新旧共生等问题上,一案一议,对症下药,依规合法,守正创
2024-04-21 14:38
-

同济×凡尔赛 同济×翡冷翠 | 行走江南园林展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我校与法合作30周年。“行走江南园林”展览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项目“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首季巴黎场系列活动之一(以下简称“奔流”),也是其中唯一的高校项目。展览分别于4月13日和4月17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法国凡尔赛降重开幕,选取上海豫园及方塔园、苏州网师园、无锡寄畅园、扬州何园等五座代表性园林,以历史演进、造园理法传统技艺等为叙事线索,通过场景营造、文献史料、实体模型、多媒体影像等,引领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多感官体验江南园林美学。此次展览是建立在我校同法国长期合作交流基础之上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活动,是中法两国深厚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在凡尔赛的一场“双向奔赴”。展览由我校主办我院与同济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我院王桢栋书记担任项目监制,章明教授担任策展人,杨晨副教授担任执行策展人,黄一如教授、周向频副教授、周宏俊副教授任学术委员会成员;伍江教授出席“奔流”首季巴黎场启动仪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日报》《华丝路》《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网、上海发布、上观新闻、CHINA DAILY、Global Times
2024-04-21 14:12
-

我院袁烽教授被聘为雄安新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顾问
4月19日,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主办的第23期“建交大讲堂”活动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大道办公区举行。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主讲,题为《AI增强智能建造赋能建筑新质生产力》。讲座开始前,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李冲副局长为袁烽教授颁发了雄安新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顾问聘书。在讲座中,袁烽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AI)在智能建造领域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AI工具赋能建筑业发展状况,就建筑机器人控制共性技术、编程软件、硬件矩阵及包括以建筑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建造工艺作了讲解,并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AI生成式设计和智能建造赋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来源: DigitalFUTURES
2024-04-20 14:40
-

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与翡世景观合作获得“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
4月19日,我院汪洁琼副教授与王敏副教授,联合翡世景观,依托我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完成的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以及上海虹桥公园项目,获得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创新探索奖2项优胜奖。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以“界·非界”为主题,探索公园城市背景下高密度城区老公园边界开放的新时代命题,创新性地提出以围墙与入口的“破与立”为核心的空间破界,以遗产与基础设施的“跨与合”为核心的时间跨界,以及以生态与情感的“交与融”为核心的感知融界。上海虹桥公园的改造提升,则通过创新性的设计手段,从主体与链接、材料与日常、艺术与事件3个层面出发,以新思维对公园的运营维护和设计建造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思考。改造方案以核心廊架为主体、以艺术化的设计办法为手段,打造了一个功能丰富、记忆点鲜明、充满活力的新公园。来源:汪洁琼
2024-04-20 14:29
-

跨越13年的情谊 | 我院吴志强院士与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两度会面
2024年4月15日,在我国访问的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携代表团100余人访问我校,与我校近160名学子对话交流,寄望中德两国美好未来。这是朔尔茨总理时隔13年再次到访我校。期间,我院名誉院长吴志强院士再次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吴志强院士向朔尔茨总理介绍了上海近几年的老城更新实践,并指出上海城市更新注重追求精准高质量、绿色低碳与文化复兴,旨在将上海打造得更绿色、更环保、更宜居。吴志强院士表示,未来重点方向中德城市合作需要朔尔茨总理的积极支持。对此,朔尔茨总理表达了对中德城市可持续合作的坚定态度。吴志强院士向朔尔茨赠送了与他在2011年的合影,并亲笔留言以纪念几十年的中德友谊。 奥拉夫·朔尔茨于2021年12月起担任德国总理。在其担任汉堡市市长期间,曾于2011年11月首次访问我校,并为我校师生作了精彩报告。期间,吴志强院士也在现场会见了来访的时任德国汉堡市长朔尔茨及其代表团。
2024-04-16 13:48
-

法国设计大师Jean Prouvé作品国际巡展-同济大学站展览盛大开幕
4月2日下午,《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共享|Dialogue andSharing Cross Time——法国设计大师Jean Prouvé作品国际巡展——同济大学站》在我院C楼1层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我院、Vitra以及美工场(Melody City)联合举办 , 精 选 展 出 一 组 由 JeanProuvé设计的家具代表作品,也包括 Alvar Aalto、VernerPanton和Charles and RayEames 等其他20世纪多位大师设计的椅子,这些均为全球知名企业德国Vitra家具的经典产品。在去年南京大学站巡展中,由11位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以Jean Prouvé的“标准椅”为媒介二次创作的系列作品,已作为Vitra收藏品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最特别之处,是邀请了中国原创家具品牌半木(BANMOO)创始人吕永中先生和我院袁烽教授的部分家具设计作品参展,意在以中国传统工艺再生和数字化设计建造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探索,和Jean Prouvé所代表的工业时代设计、工艺和生活方式创新,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分享了设计创作的多样智慧与共同价值。 来自联合主办方的
2024-04-03 14:09
-

央视专题报道: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项目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并介绍了我校师生团队研发建造的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项目。该项目是由我院郝洛西教授主持设计。目前,该“疗愈舱”已在南极中山站投入使用,为队员带来越冬新方式,营造沉浸式环境体验氛围。目前,南极中山站有20名考察队员在执行越冬任务,如今,队员们有了一个疗愈身心的新去处。在中山站的越冬宿舍楼外,停放着一个彩色的“疗愈舱”。它是随着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来到中山站,为了考察队员的身心健康而来。走进“疗愈舱”,关上舱门,纵使外面狂风怒号,舱内依然一片温暖和宁静。“疗愈舱”集成了智能照明系统、环境一体化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站区噪声掩蔽系统、南极人因健康数字孪生系统、极地物联网边缘计算系统、便携式心电监护及基础医疗设备、极地站区声景疗愈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可以进行定量调控和精准干预。在南极,科考人员必须应对极端低温、极昼极夜变化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还要适应与外界的长期隔离状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我院郝洛西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魏力介绍,在南极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有这么一个舱,对于队员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体验。郝洛西教授表示,科考队员在南极长期驻扎生活和执
2024-04-02 14:54
-

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为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提供有力支撑
3月27日,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城市化标准统计区总面积为11.02万平方公里,实际建设区域总面积为7.80万平方公里。在自然资源部指导下,我院张尚武教授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刘春教授带领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相关标准研究,为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提供技术支撑。城区范围确定是城市化国土空间监测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此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地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口径不一,影响数据准确性。通过制定《城区范围确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建立了我国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标准。2020年起,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了多轮城区标准试划论证,验证调校技术路线,最终形成《规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基于《规程》,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开展城区范围确定工作,形成了我国第一版全国城市的城区范围矢量数据集。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空间监测、地价动态监测等领域,为国土空间要素多维度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统一标准,夯实了“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数据基础,促进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未来,实验室
2024-03-27 09:49
-

SURE项目合作中国区会议“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区域:中德合作转化”顺利 举行
3月22日,SURE项目合作中国区会议“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区域:中德合作转化”于我院及中德学院顺利举行。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项目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Urban Regions(SURE)致力于为城市可持续与韧性发展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在 SURE 的 支 持 框 架 下 ,IMECOGIP和URA为该项目系列中仅有的两个中德合作研发项目,我院有多个教师团队参与。本次会议突出了中德科技交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项目筹备步入最终技术应用转化阶段的重要工作会议。当天上午,汉堡港口城市大学Jörg R. Noennig教授、我院副院长袁烽教授为会议致辞。柏林工业大学Sigrun Abels博士及我院刘刊副教授分别作主旨汇报,介绍了中德合作转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柏林工业大学Laura Henneke与我院黄璜助 理 教 授 、 波 鸿 鲁 尔 大 学Harald Zepp教授及东南大学易鑫副教授围绕“可持续城乡发展中的中德合作”分别介绍了中德合作项目进展。我院赵民教授和杨贵庆教授、清华大学刘健教授、柏林工业大学Anke Hagemann教授、波鸿鲁尔
2024-03-22 09:46
-

第四届“上海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3月21日下午,第四届“上海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邀请了上海市测绘院应用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汪昱琦、我院杨辰副教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设计一部总监闵欣、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李华治。他们分别从城市、街坊、建筑、人文视角介绍城市更新领域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论坛由实验室副主任孙澄宇副教授主持,与听众们开展了热烈的在线交流。汪旻琦以《上海市城市数字孪生时空基底建设》为题,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测绘院在时空基底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应用探索。杨辰以《基于多源数据的生活圈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所在团队以市民视角开展的一系列城市生活圈研究,包括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影响机制与规划策略研究。闵欣以《功能重载,记忆传递——北京西路1320号雷士德医学院修缮工程》为题,介绍了雷士德医学院主楼的保护修缮、结构加固等全专业、全过程。李华治以《城市记忆视角下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为题,他提出高品质的城市更新既能保护和留存城市风貌,让城市留下记忆,又能续写发展的城
2024-03-21 09:45
-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3月21日,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楼103会议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段进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阳建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上海市测绘院副院长赵峰、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朱祥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蒋利学、上海建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胡冬雪、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朔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俭、我院蔡永洁教授等11位委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副院长石邢教授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科管部副部长徐荣华教授、我院院长王兰教授、上海市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分别致辞。实验室主任伍江教授作年度工作报告。委员们对实验室2023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实验室建设方向定位准确,紧扣国家及上海市的重大需求,成绩斐然,并为2024年的发展方向出谋划策。
2024-03-21 09:42
-

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2024年春季交流会
3月20日,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2024年春季交流会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双碳’战略新阶段的多尺度低碳综合解决方案研讨”。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张尚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朔宁,相关企业、机构和联盟成员逾百人参加交流研讨。这是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的首次交流活动,也是杨浦区“创意设计”和“绿色低碳”产业链“双链融合”的专业对话。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他们聆听了一场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报告,见识了一批精彩的规划设计技术集成与典型案例,他们期待凝聚共识、推动落地,共同书写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来源:刘超
2024-03-20 09:40
-

“住房城乡建设大讲堂”第九期开讲 我院袁烽教授受邀做专题讲座
3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大讲堂”第九期开讲,我院袁烽教授受邀以《AI增强智能建造赋能建筑新质生产力》为题做专题讲座。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住建部原党组书记、原部长姜伟新,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组长、住建部党组成员宋寒松,住建部总工程师江小群出席,大讲堂由住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主持。袁烽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人工智能(AI)在智能建造领域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AI生成式设计和多模态AI工具赋能建筑业发展状况,就建筑机器人控制共性技术、编程软件、硬件矩阵及建筑3D打印技术研发作了讲解,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AI生成式设计和智能建造的实践与探索。王晖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多场景应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数字住建”落地实施,大力发展智能建造,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住建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及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同志参加。来源:中国建设报
2024-03-20 0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