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公布年度科学技术奖授奖名单,韩锋教授领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湖南武陵源世界遗产示范研究”荣获“202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团队师生张琳、杨晨、寇怀云、杨学军、郭光普、王溪、李婧、程安祺、郭晓彤、陈俐、庄安頔同获殊荣。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最具挑战性的全球性议题之一,2012年,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World Heritage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Programme,WH+ST),并将其纳入《2012-2022 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战略行动计划》。2015年,世界遗产中心决定于 2015-2020年间在中国试点“WH+ST”项目,由亚太遗产中心(上海)负责具体实施。2016年6月,亚太遗产中心(上海)举办全球首次 “WH+ST ”项目国际培训班,中国33个世界遗产地参加了培训。此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贵州海龙囤经遴选进入“WH+ST”中国首批研究示范项目,由代表中国政府参与“WH+ST”项目起草的韩锋教授领衔主持。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第一批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遗产地旅游在为当地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遗产保护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保护状况备受国际社会关注。遗产地于 1998 年、2002 年、2012 年、2015 年、2019 年不断被要求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IUCN2014年、2017年的《世界遗产展望》(IUCN World Heritage Outlook)连续将其列入“重点关注”类别。遗产地急切寻求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可持续途径和方法。 

武陵源“WH+ST”项目立足中国国情,围绕“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与可持续旅游”和“世界遗产地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保护”两大议题展开研究和示范实践。自项目开展以来,韩锋教授团队133人次飞赴武陵源世界遗产地,进行详尽的实地调研,开展在地培训与能力建设工作,与遗产地管理者、社区村民、游客及旅游业界各利益相关团体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国际合作“请进来、走出去”,2018年、2019年两次邀请世界遗产中心项目官员、专家现场考察武陵源,了解中国遗产地的真实需求和难点,共同探讨可持续旅游发展策略。2018年,韩锋教授与世界遗产中心合作在巴林世界遗产大会上设立可持续旅游边会,介绍武陵源的经验、教训,陈述中国国情以及“WH+ST”中国示范工作进展。深度的开放和交流,获得国际同行和世界遗产中心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示范项目的创新成就在于构建了武陵源具有中国风景名胜区特色的多层次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体系;创建了以价值保护、传播、解说和展示为核心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社区协同方法、遗产地社区适应性管理模式及管理指南;制定了遗产地多主体协同的可持续旅游策略与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并在遗产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深度介入式示范工作。

项目成果丰硕,示范成效显著。项目成果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由中国政府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项目确立的5大目标、5大战略、23项行动计划、36个绩效指标及其实践成效,具有国际示范性。项目成果著作《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对武陵源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的实施及成功示范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示范推广意义。基于该项目研究成果,应对新冠疫情的数字遗产创新“武陵源自然文化透镜——基于增强现实的世界遗产解说系统”,获首届“我们的世界遗产——信息科技的变革效应全球竞赛”国际大赛二等奖。

世界遗产中心评价,“中国试点项目卓有成效,项目的开展既符合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的国际理念,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共通性,对中国以至于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全球示范意义。”在各级政府、遗产地和项目的共同努力下,世界遗产大会每年对武陵源审议的负面清单日渐减少。2020年12月8日,IUCN向全球发布第三期《世界遗产展望》,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从第三档“重点关注”(significant concern)成功晋级第二档“较好有部分关注”(good with some concerns)。

*来源:韩锋教授“风景遗产及文化景观保护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