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是世界城市日,以“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韧性城市”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首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开幕式在位于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来贺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线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通过视频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宣布发布“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和2021版《上海手册》。“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2021版《上海手册》凝结了同济大学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重要贡献。当天,同济“城市传播”高端论坛在奉贤区开讲,共话“新城文化与软实力传播”。
《上海手册》的诞生,与世界城市日一样,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国际社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上海手册》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编。同济大学多个专家团队参与手册部分章节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负责全书的主题演绎和框架设计。彭震伟教授、陈晨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陈海云博士作为各团队领衔专家,与同济大学众多专家教授一起,分别承担“治理篇”与“环境篇”的编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版《上海手册》中,我院专家主持完成的两个城市实践案例入选其中。
案例之一是我院刘悦来团队主持完成的“上海社区花园:生态取向的社会空间”实践,入选2021版《上海手册》“社会篇”主案例。从2014 年在一条旧火车轨道旁建成“火车菜园”起,至2021年年初,刘悦来团队直接参与规划的社区花园数量达120个,培训赋能支持的社区花园数量达700个。社区花园在上海的快速发展是各主体持续探索实践的结果,从社区花园到参与式社区规划,是这个综合案例的特色。它天然的包容性特征,不将城市作为自然的对立面,引导都市审美和价值观的转化,实现了公共空间公共精神的重塑,也提升了城市韧性。10月31日,刘悦来受邀参加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开幕式并作为市民代表发表演讲,分享 “人民城市”理念下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路径与方法。
案例之二是我院黄怡教授主持完成的“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赋权平等、空间正义与低碳发展的社区协同之路”实践,入选2021版《上海手册》 “治理篇”的参考案例。近年来,黄怡团队先后完成金杨新村街道社区规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绿色健康社区更新改造,并在城市住宅区规划、社区公共中心设计以及社区空间微更新教学等方面,以金杨新村街道社区为基地开展丰富的产学研工作,实现了校地紧密互动、合作共赢,在推动金杨新村街道“社区治理与社区规划相结合、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社区参与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0月31日,作为2021年世界城市日重要活动之一,由同济大学、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奉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1世界城市日活动暨同济“城市传播”高端论坛于奉贤区东方美谷召开,论坛以“新城文化与软实力传播”为主题。
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袁泉,区委副书记骆大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向义海,区政府党组成员田哲,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卫星,我校党委副书记、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彭震伟、原常务副校长伍江,以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奉贤区区委宣传部、建设与管理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局、新城公司相关负责任人出席。
50余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就上海与奉贤新城发展战略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全媒体时代新城文化品牌建设与国际传播力提升新模式,进行跨学科融通共建的深入探讨,积极回应上海“五个新城”发展战略与软实力建设。论坛设有主旨演讲、两场主题论坛与两场圆桌论坛。
*来源:同济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