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5年1月9日在同济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上半场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许晓青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李翔宁教授致辞,对实验室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杨华教授致辞,指出实验室将按照中央科技委员会要求进行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调整实验室定位。学院党委书记王桢栋教授致辞,并指出在新时代城市发展背景下,人与空间的高密度特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主持人宣读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会议下半场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加平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石邢教授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代表性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五年将继续保持优势、彰显特色、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张文佳教授和叶宇教授分别做了以“空间规划智能与时空行为绿色转型”和“计算性城市设计: 迈向设计科学”为题的学术报告。随后,专家们围绕实验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2024年12月21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校外开放课题(2023年度)中期成果交流论坛在同济大学文远楼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共18位青年学者参与,分享校外开放课题学术成果,共同探讨所在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建成环境技术中心主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石邢教授做了论坛致辞。论坛一: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场上半场由我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许晓青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李江副教授介绍了气候危机下夏热冬冷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健康感知研究;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李奕霖副教授分析了光热自适应新型幕墙系统开发及其调控机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非副研究员以天津市老旧小区为例,做了老年人社交活动与无障碍环境提升研究的分享;福建理
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理事会会议于11月14-16日在新加坡举行。11月15日,2024年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风景园林国际大奖正式揭晓。我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领衔的团队斩获4个奖项,其中卓越奖2项“杭州钱塘滨江(滨江区段)公共空间”、“深圳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荣誉奖2项“深圳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更新项目”。杭州钱塘滨江(滨江区段)公共空间是滨江区重点迎亚运项目。设计以“橙蓝丝带、超级海塘、城市切片”为整体规划理念。“橙蓝丝带”,从“亚运”到“亚运+”,串联一条长达17.4 公里没有围墙的城市运动体验带;“超级海塘”,从“安全”到“安全+”,构筑一座复合多种功能与多样活动的滨江超级新海塘;“城市切片”,从“日常”到“日常+”,营造一组缝合滨水公共空间与腹地的多主题城市切片。台州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先行段)项目,是对海塘型棕地生活化转型的一次创新探索。作为台州“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重要启动段,项目以海塘提标改造为契机,以“聚椒江岸,和合生活”为理念,打造一条集超级安全,超级链接,超级生态,超级记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