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
技术创新中心
2025年度开放课题(校外)申报通知
为了积极开展建成环境科技自主创新,贯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现启动2025年度开放课题(校外)申报工作。申报工作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管理,申报的课题应归属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之中的一个。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以城乡和谐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以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为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城市规划、韧性生态城市、城市更新与健康、建成遗产保护、绿色智能建造等。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解决上海作为超大城市正面临的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成果以引领中国城市建设方式转型、构筑该领域国际学术高地为目标,选题方向包括面向上海市的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证研究、城市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两大类。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土空间智能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形成全链条创新和全方位服务的能力,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研究方向包括:国土空间智能规划理论、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方法、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国土空间智能规划平台等。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国建设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总体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当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转型机遇,全面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制度背景下,分层次、有传导的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再生体系建构,注重产研结合的研究成果转化。选题方向包括聚落遗产、景观遗产和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及其应用转化。
开放课题主要资助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中与上述四个实验室研究方向吻合、具有学术和社会经济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申报的具体要求如下:
01 申报方向
开放课题研究内容应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鼓励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2025年度主要资助方向包括:
(1)智能规划与城市大数据;
(2)韧性城市与绿色基础设施;
(3)高密度人居环境健康;
(4)绿色建筑与数字化建造;
(5)建成遗产保护;
(6)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证及关键技术;
(7)生态化城市设计;
(8)国土空间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
(9)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和平台;
(10)聚落、景观与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
02 申报条件
开放课题的申请人应是同济大学校外从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应是所在单位的正式全职科研人员。
03 资助数量、经费额度、执行期
2025年度开放课题拟资助19项,其中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项,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3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3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3项。每项课题资助额度3万元,执行期2年(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0月31日)。
04 申报方式与时间
申请人填写附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2025年度开放课题(校外)申请书》,所属科研基地应选择四个实验室中的一个。
电子版申请书(盖章PDF版,文档名“所申请的实验室名称+申请人单位+申请人名字 ”)应在2025年9月26日17:00之前发送至:18666127@tongji.edu.cn,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申请书(一式1份)应在2025年10月15日(以快递寄出为准)前寄送至: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210室,单霞(收),手机13916803193,邮编200092。
05 评审与立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将组织评审有效的开放课题申请并择优立项资助,结果将在2025年10月31日前公布。
06 执行与结题
评审通过的课题将与课题申请人签订课题计划任务书,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结题要求等。课题由申请人负责执行,需接受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在中期检查时,课题申请人需本人参加学术成果交流会并交流研究进展。
07 成果及标注
受资助的开放课题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需明确标注所属科研基地,即“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的一个。
08 联系人
单霞
电子邮箱:18666127@tongji.edu.cn
电话:021-65980048*220
手机:13916803193